開啟上方區塊 電子校刊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國民小學校網-桃園區新埔國小雙語亮點學校 回模組首頁 「新埔玩童 第3期」目錄 1. 處室訊息 1. 處室訊息2. 經驗分享3. 榮譽榜4. 徵文-夏日的慶典 4-1 低年級作品 4-2 中年級作品 4-3 高年級作品5. 美術創作 5-1 一年級作品 5-2 二年級作品 5-3 三年級作品 5-4 四年級作品 5-5 高年級作品6. 驪歌響起 6-1 畢業生的話 6-1-1 六年一班 6-1-2 六年二班 6-2 浮光掠影 3. 榮譽榜 新埔玩童 第3期 ======== **鼓 躍 新 埔 ** 一年一班劉傳欣老師 **** 無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,鼓都是流傳最為久遠的音樂,到了現代,也演變出了許多不同形式,而太鼓由於其豐富的表現力,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人親近它、欣賞它,甚至親身投入打鼓的行列! 本校自97學年度成立太鼓社團,雖然才剛起步,卻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報名參加,也有許多家長鼓勵孩子們學習太鼓,將近一年的訓練,我們的團員已在多項校內外的表演節目中擔綱演出,並且頗受好評,只是說到太鼓,仍有許多人對這項活動不甚了解,以下便來談談什麼是太鼓?為什麼要推動太鼓活動?以增進大家對太鼓的認識! **一、何謂太鼓** 太鼓〈Taiko〉一詞源於日本,原意為**大鼓**。現在所稱之太鼓指的是**以鼓隊呈現的一種表演形式**:把各式各樣的鼓聚集起來,經由眾鼓手透過繁複的節奏而表現出的聲音之美;那種眾鼓齊發所呈現的驚心動魄、以及使盡全身所有力道的暢快感,能使觀眾的精神得到毫無保留的解放,不須要有優美的旋律,就足以令人愈聽愈痴迷。 **二、太鼓的發展** 最原始的太鼓據說是**源自中國**佛教的法器,而經韓國流傳到日本的,在德川家康時開始重視,近50年來,日本的教育家認為打太鼓對孩子的成長及教育幫助很大,因此開始編曲、推廣。目前,太鼓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的全民運動,並已經在小學、幼稚園紮下相當深厚的基礎。西元2002年,日本文部省更將太鼓列入中學的常態課程,由此可見太鼓在日本的發展十分興盛。 **三、太鼓與孩子的學習關係** **(一)鼓聲與孩子的學習關係** **1.****鼓聲能即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** 聽覺是人類最先發展的感官,鼓聲與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所聽到的心音很相似,而且鼓聲的震撼力,容易吸引孩子注意。 **2.****太鼓的音頻能喚起孩子的潛在意識** 因為太鼓的聲音與胎兒在母體內所聽得之心音相似,容易喚起孩子在母體內所感受之幸福感,而喚起孩子的潛在意識。 **3.****群鼓的共鳴性能共振孩子的全身細胞** 根據日本的研究,人體的細胞是會因應環境而不停的調整的。人體內為一個大的共鳴腔,好的共鳴能引起人體的共鳴,進而調整人體細胞。 **(二)擊鼓與體適能發展** **1.****學習肢體運用的技巧** **2.****學習身體協調的方法** **3.****學習身心調適的能力** **(三)太鼓表演與孩子的發展** **1.****太鼓表演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概念** 藉由參與表演,讓孩子得到成就感;得到了掌聲,孩子就產生了自信;而在訓練及表演的過程中,均強調要孩子能表現出「優點」,讓孩子知道如何能得到鼓勵,進而激發其榮譽心。當孩子累積足夠對自我的認同,累積足夠的正面自我價值,自我概念也隨之提升。 **2. ****太鼓表演有助孩子社會人格之發展** 太鼓的表演乃是以群鼓的形式表現,調和音高、節奏及肢體的變化,而譜出和諧的樂音。故而太鼓表演特別重視團隊合作,在團隊擊鼓中,必須提高專注力,並產生團體意識,透過各部協奏、彼此協調支援才能有完美動聽的演出成果;透過全心全力的投入與培養共同的協調感,才能有美的表現,因此經由太鼓表演可訓練群體認同感的建立、對社會人格發展有很大的幫助。 **四、太鼓學習的特色** 1.太鼓的特點是從0~99 歲,無論是誰都能享受的節奏樂。相較於其他的樂器,鼓只需用極短的學習時間,即可表演初級程度的曲子,學習成效十分快速,由此建立自信心與高度的成就感。 2.太鼓重視體能與體態的展現,可運動全身;其活潑、跳動的演奏方式、豐富的肢體動作,可增強感官協調性、訓練優美體態與標準的姿勢,並促進體能發展、鍛鍊健康體魄,是最好的健康方法。 3.透過打鼓能訓練專注能力,並建立群體關係,凝聚團體意識,因應多元學習,培養全方位智慧與技能的學習能力,並能穩定情緒。人類在胎兒時期即熟悉母親的心跳,而鼓聲及延續此原始的「天籟之音」,對於情緒具有穩定與抒解的功能。 **五、本校太鼓發展情形** 因為打太鼓對孩子的全人發展有相當大的好處,跟本校的教育遠景不謀而合,所以九十七年九月間在校長的支持、郭里長的大力奔走之下,申請到市公所的經費奧援,本校太鼓團終於成立並且開始招生。 自開始上課至今,藉由節奏的教學、紀律的訓練、每個孩子都從完全的門外漢漸漸的進入狀況,孩子們努力的揣模、練習每一個動作、姿勢、口令、…希望讓自己做到盡善盡美,他們認真專注的模樣,讓人感動、內心歡喜動容;汗水、疲憊、挫折、低潮…都是訓練的過程,演出、掌聲、喜悅、自信…都是學習的成果,這些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建構出孩子完整的成長,這些都是用錢買不到的經驗與財富! 太鼓社團成團至今已近一年,但已在校內運動會、耶誕活動及親職教育日活動中參與演出且頗受好評,並應邀參加了南通社區運動公園動土典禮演出、以及新埔里優良治安示範社區認証標章頒發及揭牌儀式表演、甚至應邀在98年度桃園燈會中演出。太鼓是一種多元化的學習,它結合音樂、律動與體能的藝術,它能迅速的撼動人心,在團隊擊鼓中,能提高專注力,強健個人體魄及耐力,並產生團體意識,是全心全力的投入與共同協調感的培養。太鼓更是一項結合身、心、靈與技藝最優質的藝術學習、團隊合作、表達分享、欣賞美感、文化學習、表達與創新,就個人身心健康發展與群體認同感的建立、社會人格發展等都有很大的幫助。所以,讓我們一起來打鼓吧!  - - - - - - **甜心甜語** 一年二班陳香瑜老師紀錄 ◎溜乾了 雨天午後, 悅宸:老師,老師, 大哥哥把溜滑梯都溜乾了耶! 我們排在大哥哥後面,我們屁股都不會濕濕唷! 呵呵呵! 老師笑了 ,太聰明了。 ◎風獅爺VS小狗 小朋友努力了兩天,終於完成了風獅爺的美勞作品 。 綁上繩子後, 齡璿高興的說:小狗 我們出去玩吧! 梓豪開心的說:小狗 let's go! 老師聽了,差點沒跌倒。 ◎ 讚 老師說:作業簿收集30個「讚」,就可以得到小獎品唷! 聿書說:老師那我的獎品可以要那個「讚」的印章嗎? 這句話引起全班共鳴,熱烈討論, 老師,那個「讚」的印章要去哪裡買呀? 對阿,對阿, 我也好想要唷! 呵呵呵,原來老師的「讚」印章,非常迷人。 - - - - - - **孩子,謝謝你!** 一年三班李欣樺老師 電話鈴聲一響,傳來熟悉的聲音:「老師,記得來看我們唷!」原來是去年的孩子要畢業了,心中不禁感嘆回想不久以前,那個從不交功課以致於每天都留校的小男孩………。也許過程並不是那麼愉快的經驗,但是孩子最終是會記得好的一面,不管是幾年級都一樣。我想說,孩子,謝謝你。 生活課本上再典型不過的問題:夏天到海邊戲水該注意什麼?大部分的成人,第一個反應皆是注意氣象,小心海浪之類的。但孩子的反應卻是: 維維:「不要到太深的地方!」 小天:「注意防曬!」 彥彥:「注意漩渦!」 萱萱:「小心水母!」 小孟:「小心鯊魚!」 翔翔:「小心海嘯!」 就這樣的,老師一問,學生「多」答,一年級的孩子們竟然興高采烈地討論了一節課,他們的創意讓人意外也讓人驚喜。不禁令人感嘆,身為成人的我們往往被過去的經驗限制;此時還真該感謝孩子,讓我們跳脫刻板思考。不禁又要說:「孩子,謝謝你。」 前陣子,班上有小孩耍脾氣,大哭大鬧,依我對那個孩子的瞭解,情緒當時,再溝通也沒用,只好暫時忽視。維維突然站起來,大聲地也不知是「規勸」還是「昭告天下」:「老師是為你好,聽話一點啦!」然後班上開始你一句我一句:「對嘛!對嘛!老師是為你好。」耍脾氣的孩子發現沒人站在他這邊,突然一怔,不哭了,開始安靜地寫功課。雖然你們還小,卻已經明白老師的心聲,令我又要再說一次:「孩子,謝謝你。」如此的「謝謝」不勝枚舉。 每天在緊湊時間內上課、處理糾紛、批改聯絡簿、生活指導已經顯得忙碌,到放學後批改作業,個別指導…..忙完也令人疲累,但喘一口氣後的驀然回首,或許就如雨後的彩虹,更顯得動人而難忘。 - - - - - - **湯姆叔叔的小屋****之我見** 三年三班陳燕玉老師 湯姆叔叔的小屋述說著美國黑奴制度下,白人的優越感,黑人的無奈和辛酸。現今美國雖說是民族的大熔爐,但是仍然存在著種族歧視。看看今天的台灣,有很多的外籍新娘、勞工和幫傭,誰敢說台灣人對他們沒有任何的歧視和偏見呢?我相信是有的,只希望大家能多發揮些憐憫之心,善待那些離鄉背井的人們吧! [](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File:UncleTomsCabinCover.jpg&variant=zh-cn "《汤姆叔叔的小屋》,波士顿版"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