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二班導師 劉慧敏
「天上的星星不說話,地上的娃娃想媽媽……,夜夜想起媽媽的話,閃閃的淚光魯冰花,啊……」,耳邊突然傳來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,不禁令我想起曾經轟動一時榮獲金馬獎及柏林影展獎的影片-『魯冰花』,於是我開始翻箱倒櫃的尋找那被遺忘許久的影片;再次回味一番後,曾經的感動依舊還在,但內心卻多了一份的感觸!
劇中的小男生「阿明」很喜歡畫畫,當他活著的時候,只有美術老師認為他是個繪畫天才,然而周遭的人卻不這麼認為,因此阿明失去了參加繪畫比賽的機會;但是美術老師不忍心見阿明傷心,於是私下將阿明的畫作拿去參加比賽;就在阿明死去不久後,他的畫作意外得到了世界兒童畫的金牌首獎,此時,大家才說他是個繪畫天才。想到此,不禁讓我回想在教育現場中,自己是否曾經抹殺了天才、剝奪了天才學習表現的機會呢?
幾經思考後,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;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會藉由五官主動探索週遭的人、事、物,雖然在探索及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好的表現,但是只要多鼓勵及給予孩子學習表現的機會,少責備及輕忽孩子的潛力,孩子就能在自己的立足點發光、發熱,成為大家口中所說的天才。
在生活中有時我們會聽到父母抱怨地說:「我們家的孩子從來沒有好的表現,他不是偷懶就是考試不及格。」事實上,孩子是有能力的,孩子的優點也一定比缺點多;例如:孩子幫你澆花就是優點;表現得比以前好也是優點;放學回家跟你說他回來了亦是優點,這些都值得我們鼓勵。假使父母親能多留意孩子的優點,並給予適當的鼓勵,也許不久你就會發現,孩子的表現愈來愈好。
親愛的晨光媽媽
二年三班導師 劉姿君
「歡迎熱心的媽媽們,加入一年一班晨光媽媽,一起來精彩孩子們的晨光時間吧!意者請勾選:」就是這麼一張小小的調查表,開始了與竹浩媽媽、柏熙媽媽一年多來的緣份。
每回到了週二、週四的晨光時間,孩子們總是期待的猜測:不知道今天竹浩媽媽、柏熙媽媽,又會變出什麼好玩的把戲呢?
創意造型氣球、紙黏土壽司大餐、耶誕雪人偶,或是應合年味的春聯吊飾……等,都是竹浩媽媽與柏熙媽媽在課前再三討論,並自行準備材料,先行裁切,再大費周章的帶來學校。身為導師,我十分樂於欣賞孩子們一次次的創意作品,更是感謝兩位晨光媽媽總是辛苦負擔著。
對晨光媽媽而言,沒有教學的經驗,有時面對一班30位學生,會是一種挑戰。
對孩子們而言,擁有晨光媽媽的陪伴,是在每天繁複的課程中,一個喘息的愉快時光,充滿歡樂、沒有壓力。
對老師們而言,孩子們有晨光媽媽的陪伴,是一股安定的力量,讓導師能更從容的處理級務、教師晨會。擔任教職六年,不是每年都能幸運地招募到晨光媽媽,沒有晨光媽媽時,我會派些功課或工作給孩子們完成,通常在導師的「威脅利誘」之下,孩子們大多可以維持良好的秩序。但我永遠忘不了一次可怕的經驗:教師晨會時,班上孩子衝進來告訴我,一位同學的手臂,因用力不慎推玻璃門,被碎裂的玻璃割傷,鮮血如注。嚇得我趕緊衝回班上處理受傷同學,並安撫其他學生,當時若有位晨光媽媽在現場,相信受傷的孩子一定能更快受到妥善照顧。自此之後,我格外珍惜與晨光媽媽的合作。
一同合作過的晨光媽媽們,可說是臥虎藏龍,婕依媽媽帶領孩子晨間讀經,淨化一天的開始;裕曦媽媽總以生動精彩的語調說故事,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;凱雅媽媽更在期中考前,為孩子們考前總複習;當然更少不了「合作無間二人組」-竹浩媽媽、柏熙媽媽-的創意活動囉!能夠一起合作是難得的緣份,雖不得強求,卻可以好好珍惜,即使晨光媽媽們因工作關係,無法到校服務,但關心孩子們的心情,卻不曾改變。
一位希臘哲學家說:「對一個孩子最殘酷的事,就是讓他有求必應。」愛孩子跟害孩子,有時只在師長的一念之間而已。孩子一旦上了小學,他們的世界就開始變得複雜很多,要面對競爭。這個競爭不只是成績或將來的工作表現,更重要的競爭比的其實是──誰能從容、勇敢、有毅力地面對這個世界。這一項艱辛的工作,除了老師協助孩子,家長的參與更是不能少,有了晨光媽媽進入教室裡,陪伴孩子的成長,對於孩子的幫助,絕對遠大於老師的單打獨鬥。
竹浩媽媽的話:
時光飛逝,擔任晨光媽媽已接近二個學期了。
回想當初劉老師問我可否擔任晨光媽媽時,我其實有點猶豫。因為除了竹浩外從沒帶過其他的孩子,何況要面對的是那麼多孩子。我有點卻步,於是我先到學校去實習,看看別的晨光媽媽是如何帶領小朋友。我發現她們都好專業,更增加我壓力。
當我第一次帶晨光時間時我站在黑板前,只見二十幾雙大眼睛看著我,實在非常緊張非常緊張,心想要當老師還真不容易。第一次見面我準備了科學實驗,沒想到還挺受歡迎的,增加了我不少信心。每個孩子皆有不同的特質,只有一個孩子的我,擔任晨光媽媽後讓我能更了解到不同孩子們的想法;尤其是現在孩子的想法都很獨特,不像以前的孩子被限制.在大人的規範中。有時候孩子會與我分享屬於他們的小秘密,也會向我抱怨考試的壓力等等。
柏熙媽媽的話:
首先,我應該要感謝學校和老師,讓我有這個機會可以參與孩子在學校的生活:陪伴著這些天真活潑的小朋友們,一同讀書,一同遊戲,有時候還一同”傷腦筋”.........呵呵,誰說時光不能倒流?真是覺得自己都年輕了不少呢!
還有,還要非常地感謝老師對孩子們生活上的用心,時常從孩子的口中得知您對他們的要求和啟發,也讓身為家長的我們能夠感到放心-感謝您對於孩子人格教育的重視,我一直都覺得,這些孩子們真的是非常幸運的一群呢!
曾經有其他班級的家長好奇地詢問我,為什麼我們班的家長們似乎對班級特別有向心力呢?我想,這一點,您自然是最大的功臣囉~若不是您平日與孩子們、家長們的互動良好,又怎能培養出這麼好的團隊默契呢?
遇見‧心圃‧ 天使
四年二班導師林筱珊
夏日,遇見心圃的天使。
乍見,一雙雙的大眼睛掩不住好奇,
隱約,一個個的小臉龐遮不住怯意,
那天,我遇見新埔的天使。
|
開學第一天,看到小寶貝們的第一眼,心中忍不住驚喊「天啊 ! 好小!」,原來三年級的小孩還是如此的小,小小的身軀小小的臉蛋,遠遠看去就像小小的一點,再看第二眼,發現這二十六個小點微微瑟縮了一下,不小心洩漏了他們的緊張,沒多久,幾個捺不住好奇的小寶貝,睜著咕碌碌的大眼探索四處的環境和我這個老師,沒想到老師也在暗暗檢視這些小點,評估他們火力的多寡和破壞力的等級,空氣中瀰漫著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,突然,我開口大聲的說「小朋友好!」,26個小蘿蔔頭彷彿大夢初醒一般,傻楞楞地小小聲說「老師好!」,有些還害羞的不知所措全身僵硬不已,真是可愛極了!揭開了「相遇」這個美好的序幕之後,我和小寶貝們共同的學校生活就此展開了。
一路走來,我們師生攜手經歷了一場場的挑戰,首先是「生活新未來」,先建立起小寶貝們對班級生活常規的概念,一步步地實施在日常生活中,並慢慢培養生活自理能力。同時進行的是「飲食大作戰」,改善小寶貝的飲食習慣,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,配合衛生保健的實施。除此之外,這些日子裡也有許多好玩又有趣的生活經驗,2006年12月的耶誕節、2007年5月的運動會,接著12月的「跳蚤市場與園遊會活動」,小寶貝當天大聲吆喝,努力的客人推銷自己親手製作的點心,而期末又共同製作了期盼已久的巧克力,一連串的活動讓小寶貝們度過了一個甜滋滋的每一天。
閱讀心得— 我讀夏山學校
六年一班導師顏巧妃
A.S.Neill/著◎王克難/譯
作者簡介:
「夏山學校」的創辦人兼校長-尼爾,以此書的出版,介紹夏山的教育和宗旨,並討論到夏山孩子所出現的行為和問題,並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。全書共分為幾個大主題:
一、夏山學校:內容除了介紹夏山教育與其他學校教育的不同外,並描述夏山孩子們對學校設計的活動,所出現的反應。
二、兒童教育:針對兒童所出現的行為,進行剖析與提出處理的方式。
三、性、宗教與道德:就此三方面,提出對孩子的影響。
四、孩子的問題:從孩子所發生的問題,探討教育。
從尼爾校長在夏山學校裡所提到的教育觀點,再和台灣的文化背景、教育政策、學校風氣做個比較,我認為全然的執行,並不適合,但其中有不少觀點,我認為身為教育工作者,應該以此為鏡,反省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,是否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狀態。不才我簡略提出以下幾點,作為自己日後教學的運用和警惕:
一、自由與民主:
1.培養自由的精神:時代變遷,現在的社會以不如早期傳統社會型態,自由的風氣盛行,但對於給予孩子們自由,卻仍是有限的,我想原因在於我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思想、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,太早給予自由太過危險了。但在接觸現在的小學生後,發現小孩子的心智年齡和早期比起來成熟許多,現在早熟的孩子越來越普遍,能在小小年紀說出一番道理的也不少,而且隨著社會環境變遷、教育目標的主張,讓孩子從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已是勢在必得,若沒有足夠的自由讓孩子去發揮,實是很難培養出一個獨立、創意的孩子。所以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,適度的自由是必要的。
2.培養民主的能力:自由和民主,是相輔相成的。沒有自由,便沒有民主;而自由要運用得當,就必須要以民主作為基礎。早期學校生活,唯一可見民主的機會在於班級內的班會時間。而今校園內的民主漸漸普遍,小從班級的班規訂立,大從校園的票選活動,處處可見民主的影子。培養孩子懂得民主的精神,對於孩子的思考和處事具有很大的效果,且更能幫助他們培養對事物的判斷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。所以,從教學中讓孩子先懂得民主的精神,再讓孩子實際去感受民主的過程,讓孩子慢慢培養民主能力,並累積判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二、給予孩子尊重和愛:
我們對於長者,總能自然的興起尊重、尊敬的心,但對於眼前的孩子卻不是那麼容易。我想原因在於我們容易看輕一個孩子的能力,認為他們年紀還小,不足以為重。但孔子曾說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。」每個人都可以當我們的老師,即使年紀比我們小,也是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的。所以培養尊重孩子的態度,是很重要的。不只是幫助自己成長,更是幫助孩子們能夠順性成長。尊重孩子,讓他們能勇於去創作、去摸索,將所得的一切,轉為成長的材料。
而愛和尊重也是密不可分的,因為愛孩子,我們才更能懂得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和行為。而愛,也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元素。許多的問題孩子都來自於不完整的家庭,無法在足夠的父愛、母愛下成長,而在學校若仍是無法取得愛的滋潤,對於孩子的問題行為更是難以轉圜。
三、性教育:
在夏山學校這本書裡,尼爾校長不避諱的談論孩子對於性的問題和教育。國內對於性的態度較為保守,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敢於去談論,但我覺得沒有足夠的性教育教導,現在雖然風氣較為開放,卻淪於放縱。所以,學校裡的性教育或是性別教育,在小學孩子的教育裡,已是不可或缺了。給予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和性別之間的相處之道,並建立健康的態度,才能讓孩子有方向,知道該如何去面對並保護自己,讓他們的人生不被陰影所罩。
「問題學生,就是”不快樂”的孩子」,尼爾校長在書的自序裡提到這麼一句話。可以說是言簡意賅的一句話。我們總是不停的找方法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,甚至想辦法杜絕問題的發生,卻常常忽略孩子做出問題行為的背後原因。所以,看到這麼一句話時,當時心裡受了不小的震撼。世上沒有問題的孩子,只有不快樂的孩子,要讓孩子遠離「問題學生」、「不良少年」的方法,就是找出他們不快樂的原因,並致力於讓他們找回快樂。
從耶誕節說起
科任教師魏家樂
每逢寒冷的冬天來到,意味著聖誕節即將來臨,這是個很多人期待的節日,因為人們可以拿到糖果和禮物。在過聖誕節的國家中,儘管寒冬冷冽,人人會忙碌的工作生活,就為了回到難得團聚的家人中。聖誕節的故事多從耶穌降生於伯利恆的馬槽中開始。新約記載伯利恆為基督降生之地,(太二1,5,路二4,15。)這是神的主宰,是神在創世以前就已經計劃好的。神藉著祂主宰的權柄,使約瑟和馬利亞的祖先們,在所羅巴伯的帶領下,從巴比倫帶回猶太地。(拉二1~2。)
我們由以色列的簡史來看,在已過的永遠裏神就定意,在巴別的混亂以後,祂要揀選一個名叫亞伯拉罕的人。神呼召亞伯拉罕以後,花了許多年訓練他,最後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以撒,以撒有兩個兒子-神所恨的以掃,和神所愛的雅各。(瑪一2~3,羅九13。)雅各多年在神手下受了許多對付。雅各生了十二個兒子,這些兒子成了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。
神呼召亞伯拉罕出迦勒底的巴別地,就應許要賜給他一塊美地就是迦南美地。(創十二1,7。)祂將亞伯拉罕帶進這地,所以,亞伯拉罕是神選民中第一個進入美地的人。後來,十二個支派從美地飄流到埃及,留在那裏數百年。(出十二40~41。)在埃及這段時期,以色列十二個支派成了一個約有二百萬人的民族,他們被埃及王法老霸佔、奴役並逼迫。他們向神呼籲,神就差遣摩西將他們從那為奴之地拯救到美地,神將以色列人帶到西乃山,訓練他們,並賜給他們約,包括道德的律法和禮儀的律法,神賜給以色列人律法,用意是要他們成為祭司的國度。
以色列人將要進入迦南地時,神藉摩西囑咐他們,要殺盡所有的迦南人。祂也囑咐他們要除滅所有的偶像,以及與拜偶像有關的一切。在西乃山上所頒賜的律法裏,神吩咐以色列人在與祂的關係並彼此的關係上該如何為人。祂不要他們離棄祂這活水的泉源,鑿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(偶像)。祂要他們彼此相愛,不殺人,不犯姦淫,不偷竊,不說謊,也不貪婪。他們該顧到別人,甚至將遺失的東西歸還主人。這是神所命定的那種生活,這是屬地之人活出的屬天生活。有這樣生活的人,必然能稱為神的國。
然而,以色列人進入美地以後,他們對神不忠信。以色列人失敗了,沒有達到神的心意,至終分裂為猶大國和以色列國。以色列國成了背道的;他們離棄神,並在耶路撒冷獨一的中心以外另立敬拜中心。後來以色列國被亞述人所擄,接著猶大國也被巴比倫人所擄。耶路撒冷城被佔據,直到一九六七年纔歸還以色列。
神使以色列人被擄,又應許將他們從被擄帶回。以色列人從被擄中有兩次歸回,第一次歸回是在大衛王室後裔所羅巴伯帶領之下。(一~六。)所羅巴伯該是繼承大衛王位的人,但他被古列立為猶大省長。第二次歸回是在亞倫後裔祭司以斯拉帶領之下。在第一次所羅巴伯的帶領下,使約瑟和馬利亞的祖先們,從巴比倫帶回猶太地。爾後,藉著神主宰的權柄,約瑟和馬利亞都生活在拿撒勒城裏;(路一26,二4;)再藉著一次戶口申報,將他們從拿撒勒遷回伯利恆,使救主彌賽亞能在那裏出生,好叫關於祂出生的豫言得著應驗。(約七41~42。)
在希律王的時代,約在公元前二年羅馬皇帝時,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。有星象家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,就在博士們前往附近的 伯利恆尋找時,先前看見的那顆星,又忽然出現在前方,引領他們來到耶穌降生之處,這顆星就是所謂的「伯利恆之星」。
博士們帶著黃金、乳香和沒藥前去拜祂。希律王聽見了,就驚慌不安,他召集了所有的祭司長和民間的經學家,查問基督當生在何處。他們說在猶太的伯利恆,因為藉著申言者所記的是這樣:“猶大地的伯利恆阿!你在猶大的首領中,絕不是最小的,因為有一位掌權者要從你出來,牧養我民以色列。” 當下,希律王暗暗的召了星象家來,向他們確查那星出現的時間,並差他們往伯利恆去,說,你們去詳確的搜尋那孩子,尋到了就報告我,我也好去拜祂。他們聽了王的話,就去了。曾出現的那顆星,在他們前頭領路,直領到嬰孩那裡,就在上頭停住了。他們極其歡樂,進了屋子,看見嬰孩和祂母親馬利亞,就俯伏拜祂,揭開寶盒,向祂獻上黃金、乳香和沒藥為禮物。星象家在夢中受神指示,不要回去見希律,他們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。他們離開以後,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,說,起來,帶著孩子和祂母親逃往埃及,留在那裡,等我吩咐你,因為希律要尋找孩子,好除滅祂。約瑟起來趁夜帶著孩子和祂母親往埃及去,留在那裡,直到希律死了。
希律見自己為星象家所愚弄,就極其惱怒,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,照著他從星象家所確查的時間,凡兩歲以內的盡都除掉了。希律死了以後,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,說,起來,帶著孩子和祂母親往以色列地去,因為尋索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。約瑟就起來,帶著孩子和祂母親進入以色列地。以色列人所有的歷史都是豫表,表徵新約信徒作神的選民。所以,以色列是召會的豫表,召會是由作元首的主藉著祂的使徒,在第一世紀建立的。
但在第一世紀末了,召會墮落了,這就是說,召會被擄了。即使在我們中間就個別而言,無論誰在屬靈生命上失敗,就是被擄的。這樣的人要留在被擄中,直到他悔改。藉著悔改,他就被帶回。我們的被擄,乃是被擄離開對基督的享受,但我們的悔改把我們帶回到祂面前,回到對基督的享受。今天我們所處的情形,是以斯拉時代的情形所豫表的。我們有些人已經歸回,其他的人仍在路上。想想我是在路上,還是已經歸回?常常我們會因著一些不順利的事情,在心情上受到影響,甚至受到打擊,這些也證明我們不夠仰望神,這很容易讓我們走迂迴的冤枉路,同樣的也提醒自己,想想我今天到底是在路上,還是已經歸回了。讚美感謝神,我將一切重擔卸給神,我要安靜在神的面光中。大家都還在路上呢?還是已經歸回了?耶誕晚會完了要直接回家喔!